Android React Native 热更新集成 Code Push
Code Push GitHub 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Microsoft/react-native-code-push
基本安装
安装 code push cli
1
npm install -g code-push-cli
Android React Native 热更新集成 Code Push
Code Push GitHub 地址: https://github.com/Microsoft/react-native-code-push
安装 code push cli
1 | npm install -g code-push-cli |
趁着今天是周末,无所事事,来讲讲 Dynamic-Load-Apk 框架。Dynamic-Load-Apk 是任主席主导开发的一款插件化框架,其中心思想主要就是两个字——代理。和我之前分析的 android-pluginmgr 插件化框架不同的是,Dynamic-Load-Apk 框架完全基于在应用层上实现,并不依靠 ActivityThread 、Instrumentation 等。另外,Dynamic-Load-Apk 框架在插件化发展历程中诞生较早,对后来不断涌现的插件化框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。
Android 插件化框架 android-pluginmgr 解析
所谓的插件化就是下载 apk 到指定目录,不需要安装该 apk ,就能利用某个已安装的 apk (即“宿主”)调用起该未安装 apk 中的 Activity 、Service 等组件(即“插件”)。
Android 插件化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也有一段时间了,从一开始任主席的 dynamic-load-apk 到今天要分析的 android-pluginmgr 再到360的 DroidPlugin ,也代表着插件化的思想从顶部的应用层向下到 Framework 层渗入。最早插件化的思想是 dynamic-load-apk 实现的, dynamic-load-apk 在“宿主” ProxyActivity 的生命周期中利用接口回调了“插件” PluginActivity 的“生命周期”,以此来间接实现 PluginActivity 的“生命周期”。也就是说,其实插件中的 “PluginActivity” 并不具有真正 Activity 的性质,实质就是一个普通类,只是利用接口回调了类中的生命周期方法而已。比接口回调更好的方案就是利用 ActivityThread 、Instrumentation 等去动态地 Hook 即将创建的 ProxyActivity ,也就是说表面上创建的是 ProxyActivity ,其实实际上是创建了 PluginActivity 。这种思想相比于 dynamic-load-apk 而言,插件中 Activity 已经是实质上的 Activity ,具备了生命周期方法。今天我们要解析的 android-pluginmgr 插件化框架就是基于这种思想的。最后就是像 DroidPlugin 这种插件化框架,改动了 ActivityManagerService 、 PackageManagerService 等 Android 源码,以此来实现插件化。总之,并没有哪种插件化框架是最好的,一切都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决定的。
关于 Android 的日间/夜间模式切换相信大家在平时使用 APP 的过程中都遇到过,比如知乎、简书中就有相关的模式切换。实现日间/夜间模式切换的方案也有许多种,趁着今天有空来讲一下日间/夜间模式切换的几种实现方案,也可以做一个横向的对比来看看哪种方案最好。
在本篇文章中给出了三种实现日间/夜间模式切换的方案:
Window是抽象类,具体实现是PhoneWindow,通过WindowManager就可以创建Window。WindowManager是外界访问Window的入口,但是Window的具体实现是在WindowManagerService中,WindowManager和WindowManagerService的交互是一个IPC过程。所有的视图例如Activity、Dialog、Toast都是附加在Window上的。因此,Window是实际上View的直接管理者。
在 Android 系统中,进程间通信 (IPC) 是一种很重要的机制。IPC 产生的原因是某些情况下需要在两个进程之间进行一些数据的交换。而在深入学习 Android 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IPC 的相关问题,比如常见的有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读取手机联系人的信息,这就涉及到 IPC 了。因为自己的应用程序是一个进程,通讯录也是一个进程,只不过获取通讯录的数据信息是通过 Content Provider 的方式来实现的。
对于初学者来说,在一开始接触 IPC 时可能会摸不着头脑,因为网上很多博客在讲 Android IPC 时通常都是长篇大论,没有从例子着手。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以及希望对 AIDL 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,本篇博文就诞生了。在 Android 系统中,IPC 的方式有很多种,比如有 Messenger 、AIDL 和 ContentProvider 等。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其中的 AIDL ,AIDL 也是比较常见和经常使用的一种 IPC 方式。
在如今 app 泛滥的年代里,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注重用户体验这个方面了。其中,有很多的 app 都有一种功能,那就是滑动返回。比如知乎、百度贴吧等,用户在使用这一类的 app 都可以滑动返回上一个页面。不得不说这个设计很赞,是不是心动了呢?那就继续往下看吧!
在GitHub上有实现该效果的开源库 SwipeBackLayout ,可以看到该库发展得已经非常成熟了。仔细看源码你会惊奇地发现其中的奥秘,没错,正是借助了 ViewDragHelper 来实现滑动返回的效果。ViewDragHelper 我想不必多说了,在我的博客中有很多的效果都是通过它来实现的。那么,下面我们就使用 ViewDragHelper 来实现这个效果吧。
Android CursorAdapter 中的 filter 机制
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CursorAdapter 的继承以及实现关系:
1 | public abstract class CursorAdapter extends BaseAdapter implements Filterable, CursorFilter.CursorFilterClient { |
之前有人在 Android 6.0 的机型上运行了 DragGridView 结果出异常奔溃了。想必问题的原因大家都知道,是 Android 6.0 新引入了在运行时权限申请(Runtime Permissions)的功能。那么这所谓的运行时申请权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,一起来看看吧!
在 Android 6.0 中,app 如果想要获得某些权限,会在应用中弹出一个对话框,让用户确认是否授予该权限。具体的截图如下:
在平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,九宫格解锁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。常见的比如有锁屏中的九宫格,还有支付宝中的九宫格等。因为九宫格可以保护用户的隐私,所以它的应用面很广泛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自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九宫格吧!
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实现九宫格解锁的思路:当用户的手指触摸到某一个点时,先判断该点是否在九宫格的某一格范围之内,若在范围内,则该格变成选中的状态;之后用户手指滑动的时候,以该格的圆心为中心,用户手指为终点,两点连线。最后当用户手指抬起时,判断划过的九宫格密码是否和原先的密码匹配。
大致的思路流程就是上面这样的了,下面我们可以来实践一下。